谢曼伦,女,1942年生于安徽芜湖,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壶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谢曼伦大师的“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
1942年谢曼伦生于安徽芜湖,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谢曼伦师从著名老艺人朱可心学艺,曾担任宜兴西汍紫砂王艺厂技术指导。1989年谢曼伦紫砂壶作品《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王厅新品展评金牛奖;1990年谢曼伦紫砂壶作品《碧玉如意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谢曼伦紫砂壶代表作品有:《大桑宝壶》,《龙头印包壶》、《竹福茶具》、《双竹提梁壶》(与张守智合作)等。
谢曼伦、吴震是著名的“夫妻档”,都是上世纪50年代末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师学艺的。谢曼伦师从紫砂一代宗师朱可心,吴震跟随当时名声响亮的吴云根师傅学艺。 1954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有关方面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庭,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这些人所收的徒弟如今基本上成为紫砂艺术的精英。
2015年10月谢曼伦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简介: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冲泡建议:轻焙火乌龙茶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简介:红泥矿氧化铁含量较高,优者光洁明亮,橙中略见红光,劣者杂乱阴霾,俗不可耐;-红泥原矿坚硬似石,呈澹草绿色调,窑温略低,较适製作小件茗器,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系、台西。 泥性:烧成温度偏低,收缩比稍大,乾、湿度控制较难,石英、云母含量较丰。 难度:窑温敏感,窑温不足,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则收缩大、变型、塌陷、铁质溶点较易产生;烧足,呈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特点:热淋变色率较大,愈用愈红;泡养一段时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现“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逼热高,迅速果决毫无矫饰;泡茶老手之最爱;茶汤明快大方,善恶分明。 冲泡建议:最适合乌龙、铁观音、岩茶、普洱 ,其他各种茶类也适合。紫砂之家推荐“一壶侍一茶”。
简介: 缎泥原矿称之“老团泥”,产于江苏省宜兴黄龙山,原矿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略含极少数红色斑点。另一缎泥之原矿为本山绿泥,产地亦为黄龙山,原矿呈绿灰色,是紫砂泥中夹层中的夹脂,烧成后呈米黄色调。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窑温:约1175~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 泥性: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製而成,因含铁量只达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黄色”。 难度: 特点:许多玩家误认为缎泥会“吐黑”,其误解之起因,乃昔时窑炉均为低温窑,而缎泥系为高温泥(一般烧成温度约摄氏度1175~1180),故每每窑烧不足,成品遇水后呈现还原为原矿色之现象(玩家称“吐黑”);此为窑温不足所致,而非泥质之缺陷,希玩家勿因果倒置才是。 冲茗特性:缎泥适泡之茶较为宽广,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作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冲泡建议: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轻焙火乌龙茶,绿茶,龙井,红茶等。